本次夏令營立足本土,以蘄春在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主線,通過多樣的課程內容與形式設計,讓張鋪小學的孩子們在實踐與體驗中感受非遺文化的傳承魅力,進而提升鄉(xiāng)村孩子對家鄉(xiāng)在地文化的認同與自信。
夏令營以“家鄉(xiāng)的本草手記”、“艾草工廠探游”、“舌尖上的本草”3個主題課程,讓孩子們體驗感受家鄉(xiāng)身邊經常可見的“草”。
第一天,孩子們走出校園,觀察身邊的本草并采集,再通過動手制作本草標本和筆記的方式,學以致用。
第二天,在結合蘄艾的文化與現代的生產制作流程,同時通過認識了解非遺工坊衍生品,探索艾草在生活中的多樣作用。完成了艾草香包、五感三行詩等創(chuàng)作,讓孩子們對身邊的本草及蘄春四寶之一的蘄艾有了更深入的認識。
第三天,以“蘄春縣圖書館探秘李時珍傳說”、“李時珍傳說話劇排演”的主題課程,讓李時珍這一蘄春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更加立體。我們帶孩子走進圖書館,探索縣圖書館豐富的館藏書籍,找到李時珍傳說的作者之一蘄春縣地域文化工作者鄭伯成老師,為孩子們講述收集故事時的趣事。
第四天,我們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國家級非遺——景泰藍工藝,孩子們將第一天本草手記中自己喜歡的植物轉化成線稿,通過掐絲、點藍等技法,制作出屬于自己的景泰藍畫,不僅了解家鄉(xiāng)的非遺,也了解其他的非遺文化,用非遺傳承非遺。
結營日,蘄春縣委統戰(zhàn)部副部長帥維和蘄春縣文化和旅游局領導胡耀杰、蘄春縣文化館(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)館長張宏泉等發(fā)表熱情洋溢的講話,為孩子們送上祝福,以及用非遺傳承家鄉(xiāng)文化的寄語,蘄春縣圖書館給孩子們捐贈了圖書。
蘄竹舞非遺傳承人王玉珍老師、蘄州文化館黃一蘋老師帶領孩子們向家長展示非遺蘄竹舞,鼓書協會帶領4位傳承人現場演繹孩子們、志愿者、非遺傳承人三代共創(chuàng)的《非遺蘄春樂事集》,用非遺文化——鼓書說唱的形式將夏令營的精彩瞬間譜寫和演繹出來。
最后元夢公益基金會向張鋪小學捐贈了學習用品套裝和體育用品,希望孩子們未來不僅能好好學習,提升文化知識,也能強壯體魄,身心健康發(fā)展。